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文件资料
通知公告
报刊选读
读者作品
少儿窗口
基层动态
视频新闻
 
联系我们

单位名称:祁门县图书馆
通信地址:安徽省祁门县新十字路口旁 文化活动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0559-4512460

用户在接受本馆借阅、免费浏览下载等服务时,即被认为接受版权要求。

我馆在丰富网络及纸质资源时如有侵权行为时,请版权所有者及时与我馆工作人员联系。

热爱阅读,尊重版权!



 
 
 

报刊选读

返回首页
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加强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添加时间: 2021/10/28 16:10:34 来源: ZAKER关注 作者:宋红岩 点击数:2149

       2020年3月1日,我国出台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我国制定《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即“微信十条”)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之后,对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流量造假与操纵账号等不良网络信息传播现象开展专项治理中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由网络安全等宏观机制建设转向网络内容传播的微观治理,由外部制度性规约转向广大网民网络文明素养的内涵提升,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



“E世代”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亟待加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从年龄结构上看,10-29岁年龄段的网民人数最高,占比为41.5%;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群体网民人数最多,占比为26.0%。这说明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中坚力量。但面对各种社交应用与海量网络信息,我国青少年的网络文明素养却令人担忧,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欺凌以及网络负面低俗内容等在青少年群体中“大行其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老师与家长们时常抱怨,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希望他们发表不当言论,同时,也不知道如何让青少年学会辨别不良信息,如何让他们远离网络上的纷争,如何让他们自觉维护网络环境……这些都说明,我们迫切需要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家庭网络使用引导困局。当前数字网络与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随时可得”成为可能,也让从小伴随着网络长大的“E世代”青少年成为“网络癌”“手机控”。他们表现出“一天24小时离不开网络”、上课玩手机、宁愿网上交流也不愿面谈等令人担忧的情况,沉溺于发微信、刷微博、玩抖音。但家长往往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他们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存在着网络信息鸿沟,无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尤其是面对青少年不良的网络言行,家长们不能及时地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阻断与矫正,常常因网络使用问题产生亲子冲突。

       学校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缺失。现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网络信息化应用日趋普及,各层次学校纷纷尝试微课、翻转课堂、网络直播、虚拟演播室等“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将网络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过于强调网络的工具性,忽视了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同时,学校教育存在课堂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信息获取需求不对等的矛盾,学校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供给和教师传授的层面上,比起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这使得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社会认知等与学校教育目的脱节。当前“丧”“佛系”等网络亚文化在青少年中不断滋长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制度缺位。在21世纪网络社会崛起的背景下,网络素养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公众素质的重要指标。为应对这种需求与变化,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进一步提出了数字素养的基本框架。在此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将网络素养纳入本国教育体系,其中,欧盟提出《欧洲公民数字能力框架》,美国则积极探索网络素养在通识课程中的应用,但目前与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的制度性规划还有待完善。

       培养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是时代需要

       2016年9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络文明素养加入我国教育体系既是信息社会培养公民素养的时代要求,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然与必然的统一,更是对信息时代推进学校教育创新与课程改革、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响应。

       首先,加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顶层设计。从制度维度看,我国应与时俱进,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补齐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短板。就目前来看,我国对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应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从政策顶层设计、教育制度安排与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其中,国家层面,应探索制定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的规划与政策。学校层面,应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探索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的教学安排、教学秩序与师资队伍建设等,突破网络教学应用的工具理性思维,从内容上加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第二,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从教育维度看,青少年成长成才需要国家、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素养与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应通过学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实践,让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真正地走进校园、走进课本、走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活动,打造健康、开明、清朗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开展家庭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坊、宣传教育与义务服务等工作,切实提高家庭成员的网络文明素养状况。此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家庭-学生”一体化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活动,形成教师、家长等长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朋辈互助,以及家庭与学校之间联动合作的育人环境。

        第三,开展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培养活动。从社会动员维度看,契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素质要求,立足网络智能科技迭代发展的大背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文明素养提升的价值诉求,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活动,才能够真正地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转化为青少年自觉的网络文明素养实践。譬如,开展网络文明素养评比,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网络文明素养演讲比赛、网络文明素养微视频制作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提升网络文明素养。此外,还应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创新能力与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将青少年的网络技能性应用、创造创新思维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青少年科学素养、信息传播能力与道德品质培养相统一的目的。
 
友情链接: 祁门县文广新局 | 祁门人网 | 祁门县政府网 | 全国各地报纸当日电子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省图书馆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版权所有:祁门县图书馆 | Copyright@201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为获最佳浏览效果,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皖公网安备 34102402000143号 皖ICP备12009782号-1
关闭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

关闭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

阿帕比电子图书(共享工程版)
共享工程企业版
共享工程社区版
共享工程农村版
共享工程少年版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